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58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decomposition has been a crucial topic i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yet remains highly uncertain. One of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is uncertainty i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role of rhizosphere priming effect (RPE) in shaping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Using a novel continuous 13C‐labeling method, we investigated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RPE and its impact on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M decomposition. We observed an overall positive RPE. The SOM decomposition rates in the planted treatments increased 17–163% above the unplanted treatments in three growth chamber experiments including two plant species, two growth stages, and two warming methods. More importantly, warming by 5 °C increased RPE up to threefold, hence, the overall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M decomposition was consistently enhanced (Q10 values increased 0.3–0.9) by the presence of active rhizosphere. In addition, the proportional contribution of SOM decomposition to total soil respiration was increased by soil warming, implying a higher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M decomposition than that of autotrophic respiration. Our results, for the first time,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root–soil interaction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M decomposition. Caution is required for interpretation of any previously determine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M decomposition that omitted rhizosphere effects using either soil incubation or field root‐exclus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PE in future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studies of SOM de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蛋白在的表达与PET-CT检测的SUVmax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一病例首先行PET-CT检查,然后行CT导引下活检穿刺,同一病灶取2个穿刺部位,分别为肿瘤组织内SUVmax值2.5-5区域及SUVmax>5区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内部不同部位EGFR表达。结果:EGFR蛋白表达、SUVmax值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GFR蛋白表达、SUVmax值在不同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CLC肿块SUVmax值与组织EGF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SCLC组织SUV值与组织EGFR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3.
探讨SHCBP1在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的表达特征和预后价值。利用Oncomine, bc-GenExMiner v4.2, Kaplan-Meier plotter, GSE41994及STRING数据库分析乳腺癌病人SHCBP1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等。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SHCBP1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样本,但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患者中SHCBP1的表达水平不同;(2)SHCBP1表达升高可导致Luminal A亚型更短的无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3)在雌激素受体阳性(ER+)、孕酮受体阳性(PR+)亚型、仅接受辅助化疗、仅接受辅助化疗的ER(+)与接受包括或排除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中,SHCBP1表达升高则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RFS)显著缩短;(4)SHCBP1和CDC45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并可能与KIF23等10种蛋白相互作用。结论:SHCBP1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乳腺癌预后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4.
野生田头菇菌株的驯化及其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自湖南洞庭湖大通湖区芦苇湿地的野生菌株,经鉴定为田头菇Agrocybe praecox。通过驯化实现人工栽培,栽培原料以芦苇屑为主,使用液体菌种和覆土栽培方式,初潮菇平均生物转化率为45.6%。营养成分分析表明:以芦苇屑为栽培培养基,子实体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别为K(2 190mg/kg)、Fe(16.2mg/kg)、Mg(59.7mg/kg)、Ca(33.4mg/k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比高达44.85%,谷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含量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钾低钠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对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去骨瓣减压术后行ICP监测和生命体征监测,通过结果分为:低压组62例(2.70kPa≤ICP5.30kPa),高压组38例(ICP≥5.30 kPa)。记录患者ICP监测数值,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预后情况,对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内随访,了解患者平常活动能力进行判断预后的状况。观察ICP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室速、室性早搏、糖尿病、高血压病、脑卒中、高脂血症、风心病、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既往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组患者中预后良好的ICP监测值显著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高压组中预后良好的ICP监测值显著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ICP预测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预后的ROC曲线面积0.704,采用最大约等指数计算得出ICP预测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预后的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为4.89,其中敏感度为0.435,特异性为0.896。结论:持续ICP监测结果显示ICP值越小,患者的预后就越好,ICP值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ICP监测对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对判断和改善预后能起到有效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探究CT联合MRI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78例已知或疑似肝癌患者,分别对其实施CT及MRI检测,以病灶部位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50例确诊为早期肝癌,28例为良性病变),分别评估CT、MRI、CT联合MRI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将确诊为肝癌的50例患者按照病灶大小区分为直径≤3 cm组(21例)和>3 cm组(29例),对比CT与MRI对不同直径肝癌诊断率。结果:(1)检测发现,CT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73.08 %,灵敏度为72.00 %,特异度为75.00 %;(2)MRI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82.05 %,灵敏度为82.00 %,特异度为82.14 %;(3)CT联合MRI检测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93.59 %,灵敏度为92.00 %,特异度为96.43 %;(4)对比发现,对直径≤3 cm的早期肝癌患者,MRI诊断率明显高于CT(95.24 % vs 76.19 %,P<0.05)。结论:CT及MRI对早期肝癌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联合检测明显优于任一单独检测,同时对病灶直径≤3 cm的早期肝癌患者,MRI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到1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CT检查与CT血管成像,记录成像特征与相关血流储备分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20例,非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组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空泡征等CT征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的肺动脉BF、BV值显著低于非转移组(P0.05),MTT值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在60例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MTT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BF、BV值成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CT血管成像在肺癌中的应用能反映患者的血流储备分数状况,有利于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79.
开展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量化评估,对于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源区玛多县为例,基于3 km×3 km网格单元,应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2015年玛多县土地利用/覆被空间自相关格局特征,可视化表达了玛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信息。结果表明: 在3 km×3 km格网尺度下,不同覆盖度草地覆盖范围广阔;水域网格占总网格数的42.9%,在玛多县西北部分布密集;建设用地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线条式”分布;未利用土地体现为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格局。在空间上,玛多县土地利用类型网格之间相互影响,表现为正相关性和聚集分布。水域的全局Moran I和局部Moran I值均最大,空间聚集性最强,局部连片度较高。建设用地的全局Moran I和局部Moran I值分别为0.293和0.127,空间自相关性最弱,在小范围内呈聚集特点。2015年,玛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为938.87亿元,网格的ESV平均值为3.20×107元,最大值为19.96×107元,水域分布网格是ESV的高值区。玛多县ESV分布格局整体上呈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ESV在网格之间为聚集分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ESV网格总体呈高高、低低聚集,在局部零星为高低、低高聚集。可采取的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策略包括:水域、未利用土地采用强调生态溢出价值的“集中连片式”保护模式,高、中、低覆盖度草地采取主次分明、划区管理的“组团式”生态治理模式,建设用地在“廊道式”分布格局中采取小范围集约化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3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检测入选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重症组与非重症组。另选取60例同期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TREM-1、HMGB1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析血清sTREM-1、HMGB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1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1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菌,真菌的占比最低。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重症组、非重症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sTREM-1、HMGB1水平及CPIS评分依次递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发现,血清sTREM-1、HMGB1水平及CPIS评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程度呈线性增加趋势(Z=5.056、3.127、3.811,均P0.05)。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时,血清sTREM-1的AUC及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其次是CPIS和血清HMGB1,3个指标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血清sTREM-1、HMGB1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情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